小暑养生注意要点
(小暑节气:7月7日始 下一节气 大暑节气:7月23日始)
七月七日小暑天。“斗指辛为小暑,斯时天气已热,尚未达淤极点,故名也”。太阳黄经为105度。天气已经很热,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,所以叫小暑。时至小暑,已是初伏前后,到处绿树浓阴,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度,时有热浪袭人之感,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中国的大部分。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,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。有农谚:“大暑小暑,灌死老鼠”之说。更有“小暑南风,大暑旱”“小暑打雷,大暑破圩”的经验总结。小暑若是吹南风,则大暑时必定无雨,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,否则必有大旱;小暑日如果打雷,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。
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包括台湾地区的小暑节气,正是台风来临之际,《台湾府志》记载:“风大而烈者为飓,又甚者为台……台则常连日夜,或数日而止。……五、六、七、八月发者为台。”
老子的《道德经》中:“故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”。荀子则进一步指出:“水火有气而无生,草木有生而无知,禽兽有知而无义,人有生有知亦有义,故最为天下贵也”。《素问·保命全行论》亦云:“天复地载,万物悉备,莫贵于人”。道教经典《太平经》也反复论及重命养身、乐生恶死的主张。指出:“人居天地之间,人人得壹生,不得重生也”,所以要珍惜生命。“人最善者,莫若常欲乐生”为此提出了“自爱自好”的养生学说,即“人欲去凶而远害,得长寿者,本当保知自爱自好自亲,以此自养,乃可无凶害也”。说明,只有通过自我养护和积极锻炼,才能得到长寿之躯。
时当小暑之季,气候炎热,人易感心烦不安,疲倦乏力,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,我们应按五脏主时,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,平心静气,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,以符合“春夏养阳”之原则。《灵枢·百病始生》曰:“喜怒不节则伤脏”,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,有其一定规律。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,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。中医养生主张一个“平”字,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,如喜过则伤心,心伤则心跳神荡,精神涣散,思想不能集中,甚则精神失常等。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,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,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,有“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”之说,然,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。在情志方面,喜为心之志,这 “喜”是在不过的情况下,舒缓紧张的情绪,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。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“心静”二字就是这个道理。
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,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,饮食不洁,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。饮食应以适量为宜。过饥,则摄食不足,化源缺乏,而致气血不足,引起形体倦怠消瘦,正气虚弱,抵抗力降低,继发其他病症;过饱,会超过脾胃的消化、吸收和运化功能,导致饮食阻滞,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,厌食,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。《素问·痹论篇》曰: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”此即饮食要有节制之理。
饮食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,只有饮食调节适当,才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。饮食偏嗜有过寒过热之偏,五味之偏。多食生冷寒凉,可损伤脾胃阳气,因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,偏食辛温燥热,可使胃肠积热,出现口渴,腹满胀痛,便秘最终酿为痔疮;五味之偏是说人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滋生,五味对应五脏,如酸入肝,苦入心,甘入脾,咸入肾。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,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,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。如偏食咸味,会使血脉凝滞,面色无华;多食苦味,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;多食辛味,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;多食酸味,会使皮肉坚厚皱缩,口唇干薄而掀起;多食甘味的食物,则骨骼疼痛头发易脱落。所以建议大家在食疗养生中,饮食五味(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)要适宜,平时饮食不偏食,病时饮食讲禁忌。如《千金要方·养性序》所说:“不欲极饥而食,食不可过饱;不欲极渴而饮,饮不可过多。饱食过多,则结积聚,渴饮过多,则成痰澼”,人在大饥大渴时,最容易过饮过食,急食暴饮。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,亦应缓缓进食,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,也不能勉强进食,过分强食,梁代医家陶弘景在《养性延命录》中指出:“不渴强饮则胃胀,不饥强食则脾劳”。
小暑节气的食谱:
消暑明目菊花鸡片
[配料] 菊花l0克,鸡脯肉250克,鸡蛋1只,猪油40克、精盐、料酒、胡椒粉、淀粉各适量。
[做法]
1、鸡脯肉洗净后切薄片。菊花加水100克煎煮5分钟取汁。
2、将鸡肉片盛人碗内,打入蛋清。
3、碗中加精盐、料酒、胡椒粉、淀粉,调匀拌好。锅内倒入猪油烧热.放入拌好的鸡片,翻炒5分钟后,加人菊花汁翻炒均匀即可。
[功效] 疏风润肝明目。适用于治疗高血压伴头晕、目眩、面红。
清炒西瓜翠衣
[配料]西瓜皮500克、香干50克、盐3克,鸡精2克,白砂糖2克,料酒5克,大葱5克,香油5克,花生油15克
[做法]
1. 将西瓜皮去掉绿皮洗净切成粗条,放入少许精盐腌制后挤干水分, 香干切成粗条、葱切丝,油热后煸炒葱丝出香味,放入西瓜皮条、香干条炒匀调味收汁,淋入香油即可。
[功效] 利水利尿、清热防暑。
荷叶粥
[配料]粳米100克、荷叶30克,冰糖30克
[做法]取粳米煮粥,待粥熟后加适量冰糖搅匀,趁热将荷叶撕碎覆盖粥面上,待粥呈淡绿色取出荷叶即可食用。可作夏季清凉解暑饮料,或作点心供早晚餐温热食用,也可凉饮。
[功效]清暑利湿,升发清阳,止血,降血压,降血脂。适用于中暑热致头昏脑涨、胸闷烦渴、小便短赤等。
西米苹果粥
[配料]西谷米50克、苹果100克、淀粉(玉米)15克、白砂糖30克,糖桂花5克
[做法]
1. 将苹果冲洗干净,削去果皮,对剖成两半,剔去果核,再改刀切成丁块;
2. 西米淘洗干净,用冷水浸泡胀发,捞出,沥干水分;
3. 取锅加入适量冷水,烧沸后放入西米、苹果块,用旺火再次煮沸;
4. 然后改用小火略煮,加入白糖、糖桂花,用湿淀粉30克(15克淀粉加水)勾稀芡即成。
[功效] 清热解暑。
炒绿豆芽
[配料] 新鲜绿豆芽500克,花椒少许几粒,植物油、白醋、食盐适量。
[做法] 豆芽洗净水淋干,油锅烧热,花椒入锅,烹出香味,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,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,起锅时放入食盐,装盘即可。
[功效] 清热解毒,疗疮疡。
枇杷叶茶
[配料] 枇杷叶6克、茶叶3克
[做法] 枇杷叶与茶冲泡。
[功效] 1.清肺和胃,降气化痰。2. 降气解暑、升清降浊。治鼻子流血。
素烩面筋
[配料] 水面筋500克,葱、姜、食盐、淀粉、植物油适量。
[做法] 水面筋切薄片,葱、姜洗净切丝备用。油锅烧热,将水面筋入锅,煸炒至焦黄,加葱、姜煸炒数分钟,兑水一碗,加食盐,待面筋熟透后,再用淀粉勾芡,汤汁明透即可。
[功效] 解热、除烦、止渴。
百合雪梨莲藕汤
[配料]百合(干)200克,雪花梨300克,莲藕500克,盐3克
[做法]
1.鲜百合洗去泥沙,一瓣瓣的撕成小片状。
2.雪花梨去内核,切成小块。
3.白莲藕洗净去节,也切成小块。
4.把雪梨与白莲藕放入清水5杯中煲约2个小时,再加入鲜百合片,煮约十分钟。
5.最后,放盐调味就可了。
[功效] 解暑清热、滋养肺胃。
西瓜番茄汁
[配料] 西瓜半个,番茄3个大小适中。
[做法] 西瓜去皮、去籽,番茄沸水冲烫,剥皮去籽。二者同时绞汁,两液合并,随量饮用。
[功效] 清热、生津、止渴。对于夏季感冒,口渴、烦躁,食欲不振,消化不良,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。
陳昱豪 臨床醫學博士
百草堂 南京中醫藥大學門診部
T 86.25.86613538
M 86.13851777002
E doctorbryanchen@gmail.com
A 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漢中門大街3號2樓
南京鼓樓北衛診所
T 86.25.82230670
A 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鳳凰西街靜幽園湛江路35號一層
陈昱豪 临床医学博士
百草堂 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
T 86.25.86613538
M 86.13851777002
E doctorbryanchen@gmail.com
A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汉中门大街3号2楼
南京鼓楼北卫诊所
T 86.25.82230670
A 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鳳凰西街靜幽園湛江路35號一層